因为手术需用血,孝顺的女儿想通过献血来获取血源。可领到的献血证却揭开了一个的事实——父母都是O型血,女儿怎么是AB型血?11月9日,一纸亲子鉴定瞬间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推向冰窖:女儿养了23年,与父母却无血>
2012-12-26 14:57:08 来源:财富赢家网武汉 圣诞节 字号:大中小
因为手术需用血,孝顺的女儿想通过献血来获取血源。可领到的献血证却揭开了一个的事实——父母都是“O”型血,女儿怎么是“AB”型血?
11月9日,一纸亲子鉴定瞬间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推向“冰窖”:女儿养了23年,与父母却无血缘关系,两位父母的亲生孩子在哪里?
女儿献血查出血型与父母有异
昨天是圣诞节,也是黄石市民陈欣(化名)45岁的生日。中午1点,远在异地打工的丈夫给她打来电话:“需要什么礼物我给你买、要不我托朋友请你吃顿饭……”尽管电话那头的丈夫关爱有加,可陈欣却满脸愁容,沙哑着嗓子一一。
挂断电话的一刻,一行热泪从她眼眶倾泻而下,“如果不出这个事,节日加生日同庆,我该是多么高兴啊!”陈欣哽咽着说。
所有的快乐,都在今年9月3日戛然而止。
当天,在黄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陈欣因为手术需要用血,而她所需的“O”型血又很紧张,23岁的女儿小雯(化名)得知有献血证的人及其直系亲属可优先获得血液后,便决定去献血。
在医院门前的采血车献完血后,小雯返回了病房。此时,陈欣正在打吊针,看到女儿回来,她打趣地问孩子:“献那么多血,有没有什么鼓励啊?”小雯掏出献血证说:“喏,就给了这个,还有一个杯子。”
言谈间,来到病房,陈欣好奇问道:“医院准备血源是不是需要献血证?”并随手将献血证递了过去。看了一眼,突然眉头紧蹙,“不对啊,你是O型血,女儿怎么是AB型?”陈欣听完,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肯定是献血车弄错了,我等下去找他们。”
打完针后,陈欣和女儿跑到楼下献血车与医护人员理论,为验证结果,两人一起进行了抽血检查,结果仍是“O”与“AB”。
母女俩不甘心,回到病房后,听闻此事的科室主任又带着他们到门诊再次抽血化验,结果仍然无异。
看到三次化验结果,主任一脸严肃地说:“你的手术先别做了,孩子可能不是你的,赶紧先处理这件事吧。”但这时陈欣仍,孩子是亲生的,肯定是血液出了问题。
上午生产晚上才见孩子第一面
陈欣始终都不愿面对“孩子非亲生”的事实。因为在她心中,女儿是那么的乖巧,就像自己的“小夹袄”般,怎么可能不是亲骨肉呢?
据陈欣回忆,自己是在1989年12月5日上午,在黄石市中心医院(原三医院)生产。因为是娘家的第一个孩子,夫妻俩只求孩子能够平安降生。当孩子呱呱坠地之时,整个家族首先考虑的是安危,都忘记了询问孩子的性别。直到当晚孩子被抱过来喂奶时,陈家人才第一次见到襁褓中的女婴,红扑扑的脸,浓密的头发,甚是可爱。
住了近10天医院后,陈欣一家人抱着孩子回家了。
由于夫妻俩工作忙,没时间照顾孩子,外婆特地辞掉工作了重任。从上学后的接送,到每周值日打扫卫生,外婆都亲力亲为。小雯不喜欢吃青菜,外婆每天的饭菜都会有鱼肉或是卤菜;小雯不喜欢喝汤,外婆就买回排骨烧着吃;小雯不喜欢吃水果,外婆就备上丰盛的零食……
在一家人的眼中,小雯是个“宝”,她的喜怒哀乐、都牵动着整个家族的心。而小雯也十分乖巧,每次吃完饭必定帮着洗碗,外出逛街从不乱花钱,在家也很孝敬长辈。
尽管一家人其乐融融,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,也随之而来。
陈欣身高1.62米,丈夫身高1.75米,可年过二十了,小雯的身高却始终只有1.5米左右,且一直不见长。
有朋友开始议论“孩子不是亲生的吧?”夫妻俩都当耳边风般听着,他们觉得,孩子的性格和他们很像,相貌也差别不大,个子长不高,只是因为不喜青菜和水果,身体缺乏营养罢了。
亲子鉴定孩子非父母亲生
然而,血型结果摆在眼前,面对女儿的质疑和泪水,陈欣和丈夫不得不去面对。
在咨询了相关医生和专家后,尽管夫妻俩渐渐有了孩子非亲生的心理准备,但他们还是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“亲子鉴定”上,希望会出现奇迹。
11月5日,夫妻俩带着孩子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司法鉴定所。在抽取了三方血痕标本后,一家人特地在武汉玩了一天才回到黄石。
11月9日,鉴定结果寄到了陈欣的单位。当颤抖的手撕开信封后,陈欣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。医院在分析了三人血痕样本的21个荧光STR位点后发现,父亲与女儿有9个位点不符合遗传规律,母亲与女儿有7个位点不符合遗传规律。结论显示:排除小雯与其父、其母的亲生关系。
当晚,夫妻俩考虑最多的是,如何向孩子说明这一事实。
面对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一次次的电话询问,陈欣一直“结果还到”。半个月后,她实在隐瞒不住,终于向回家的孩子道出了实情。
那一夜,一家人彻夜未眠,小雯哭着哀求父母“你们不要丢下我啊……”夫妻俩抱着孩子一个劲地安慰着:“我们老了,是我们担心你想丢下我们才对,我们怎么会不要你呢……”
那一夜,一家人在泪水中度过,孩子哭着说“我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找到亲生父母”。夫妻俩泪眼相对,他们也想知道:我们的亲生孩子在哪里呢?
医院追溯锁定48户家庭逐步排查
11月15日,陈欣递交了一份书到黄石市中心医院,她在中称:自己的孩子是1989年12月5日在市中心医院(原三医院)所生,可结果却并非亲生,请医院予以说清。同时,医院须负责尽快找到孩子的亲生父母和自己的亲生骨肉。
11月16日,市中心医院收到追究后,立即成立以医疗科主任余向东为首的专班彻查该案件。由于当初在职的医生已经很难找到,医院只得从住院的病人着手。
经过近一周的调查,专班从历史档案中找到了1989年院妇产科遗留的值班记录。围绕着“12月5日”这一中心,专班又从近万份记录中,打捞到陈欣生产后至出院前,妇产科所有出生小孩的档案记录,整整61份。其中,男孩16个、女孩45个。接着根据遗留的姓名,通过系统,查找到了每一户的户籍信息。
余向东说,既然孩子错了,只有查清这61个家庭的血型情况,才有可能找到另一个被弄错的家庭。
由于出生时医院为每个孩子留下了脚印,专班曾试图通过脚印信息进行比对,无奈因资料久远已经失真。随后,专班只得通过市计生网,打捞到留存了血型的家庭,对“O”型血父母和“AB”型血孩子的家庭进行排除,逐步缩小排查范围。最终,有48户需要作进一步血型排查,其中黄石港区15户、西塞山区、下陆区、开发区等区域有33户。
据专班樊铂介绍,目前,这48户家庭的信息已下发至相关辖区,下一步,该院将请求及社区协助进行血型确认,一步步缩小筛选范围,尽量赶在年前完成整个排查工作。
寻找骨肉女儿也想见生身父母
陈欣说,全家人原来都是笑声不断的,可现在为了这事大家都变得小心翼翼,只要一提起这事,所有人都抹眼泪。短短三个多月,自己似乎一下子老了好多。
家里70多岁的双亲一直在催促她尽快找到孩子。陈欣为此每隔两三天就要去医院询问一次,期望能早日得到线索,但却一次次落空。
她说,时间已过去23年,她已经很难记起当初住院时的情景,也不知道孩子到底是在医院怎样被弄错的。“有时候做梦都在想,亲生孩子长什么样,如今是否已成家,是否过得好。”
而女儿小雯,自从结果出来后,就如同一只受伤的小鸟,辞掉工作躲进了另一座城市。
12月5日是小雯的生日,她以工作忙为由没有回家,陈欣就带着蛋糕,去女儿宿舍为她做了一顿饭。整场会面,母女俩都没有对此事提及半个字。
当晚,母女俩去逛超市,逛了一大圈,女儿只选了几个小桔子。陈欣感觉到,“这不是她以往的性格,她好像和我有了隔阂。”“女儿真的很乖,上班后每月工资,她要交1000元给外婆保存,给500元我零用,自己只留几百块零花。”陈欣说,自己和丈夫很疼爱女儿,为了让她过得幸福,她们甚至将女儿的嫁妆都提前准备好了。
如今,陈欣说她很犹豫,是否应该找到亲生孩子。一是担心对方不会相认;二是担心即使找到了,也很难重建起感情。而她之所以让医院查找,更多的是想知道自己的亲生孩子身在何方,过得好不好。更重要的是,“找到亲生父母”是女儿的心愿,她不想让女儿留下一辈子遗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