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
  • 电话:159116031100
  • 传真:027-68834628
  • 邮箱:mmheng@foxmail.com
  • 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- 卤菜制作
  • 疾控提醒:后谨防3大污染物致食物中毒_卤菜制作
  •   暴雨 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

      防范灾后食品污染 确保疫病不从口入

      7月21日,发生特大自然灾害。灾害可以对食品生产、加工、储运、销售、供应等各环节,即从农(牧)场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产生不同程度的、污染。为此,市卫生局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,注意防范灾后食品污染 确保疫病不从口入。

      灾毁食品 暗藏污染

      灾害发生后,往往对食物链各个环节的食品或食物资源产生作用,如农作物减产或绝收、畜禽死亡等,食品加工、储运、销售、供应网点以及居民家庭的食物都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,失去或部分失去食用价值。

      此外,由于大量食品或食物资源的损毁,有时可能发生灾区食品短缺。如果盲目食用损毁食品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,如某省灾后灾区居民因食用霉变小麦制成的面食,引起一定范围赤霉病麦食物中毒的暴发流行。

      灾害还增加了食物链各环节食品被各种有毒有害物质,包括病原微生物、化学毒物等污染的机会,有时污染范围相当广泛,成为灾后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。

      灾害后居民饮食“十不要”

      1、注意饮水卫生,不要喝生水。

      2、不要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。

      3、不要吃凉拌菜,不要吃卤菜。

      4、不要吃馊饭菜。

      5、不要吃毒死、病死、淹死和死因不明的家禽或家畜,不吃死因不明的鱼虾。

      6、不吃过期食品。

      7、不要吃发芽的土豆,腐烂的瓜果。

      8、不要吃霉米、面。

      9、不要购买、制作、销售不卫生的食品。

      10、不要举办大型聚餐。

      食品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危害

      1、生物性污染物:

      (1)、各种微生物引起的急性食源性疾患及各种传染病。例如:霍乱、伤寒、痢疾、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。

      (2)、各种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。如:沙门氏菌、副溶血性弧菌、金葡萄球菌、蜡样芽胞、变形杆菌等中毒。

      (3)、动物性毒物中毒(鱼肝、河豚、动物甲状腺等)

      (4)、有毒植物中毒(扁豆、毒蕈、发芽马铃薯等)

      2、化学性污染物;化学性中毒包括:

      (1)、金属、类金属及其化合物(铅、汞、镉、砷、磷)

      (2)、农药(有机磷、有机氯、有机氟、毒鼠强等)

      细菌性食物中毒

      常由动物性食品(如肉、蛋类食品)和存放时间较长的熟食引起 (如米饭、蔬菜)。主要是由于食用已死亡的畜禽肉和没有很好冷藏的食品。

      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胃肠道症状为主,如腹泻、腹痛、恶心、,有时有发热、头痛,潜伏期一般在3~12小时,部分在13~24小时,少数在48~72小时。

      细菌性食物中毒需要及时治疗,以对症治疗为主,及时补充体液和电解质,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。

      霉变粮食引起的霉菌毒素食物中毒

      真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真菌毒素污染了食物(大多数真菌毒素不容易被烹煮的高温所)而引起。

      急性真菌食物中毒潜伏期短,常引起胃肠症状如恶心、、腹胀、腹痛、偶有腹泻,而后出现体内各器官系统(肝、肾、神经、血液)的损害。真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有:

      黄曲霉毒素中毒:黄曲霉毒素由黄曲霉菌产生,它多寄生于玉米、花生、大米、小麦等粮食及食用油中。急性中毒可引起肝肿大、压痛、黄疸、肝功能异常及肾的损害,1周左右死亡。慢性中毒可引起肝的癌变。

      赤霉毒素中毒:小麦污染赤霉菌后,小麦变红色,食后10分钟~36小时出现恶心、、眩晕。

      霉玉米中毒:因镰刀霉菌及青霉菌是由于污染玉米引起的,主要为胃肠道症状。

      化学性食物中毒

      一般为误食有毒物质引起。由于灾区的变化和临时居住的条件所限,农药、亚硝酸盐及其他工业用化学物质易被误食。

      误食化学有毒物发病快,一般潜伏期在数分钟~1小时内,死亡率较高,因此要及时对症治疗,包括停止食用毒物,及时进行催吐、洗胃、灌肠,使用特效解毒药等,条件允许时应送医院抢救。

      (责任编辑:冯凯)

      暴雨 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

      防范灾后食品污染 确保疫病不从口入

      7月21日,发生特大自然灾害。灾害可以对食品生产、加工、储运、销售、供应等各环节,即从农(牧)场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产生不同程度的、污染。为此,市卫生局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,注意防范灾后食品污染 确保疫病不从口入。

      灾毁食品 暗藏污染

      灾害发生后,往往对食物链各个环节的食品或食物资源产生作用,如农作物减产或绝收、畜禽死亡等,食品加工、储运、销售、供应网点以及居民家庭的食物都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,失去或部分失去食用价值。

      此外,由于大量食品或食物资源的损毁,有时可能发生灾区食品短缺。如果盲目食用损毁食品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,如某省灾后灾区居民因食用霉变小麦制成的面食,引起一定范围赤霉病麦食物中毒的暴发流行。

      灾害还增加了食物链各环节食品被各种有毒有害物质,包括病原微生物、化学毒物等污染的机会,有时污染范围相当广泛,成为灾后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。

      灾害后居民饮食“十不要”

      1、注意饮水卫生,不要喝生水。

      2、不要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。

      3、不要吃凉拌菜,不要吃卤菜。

      4、不要吃馊饭菜。

      5、不要吃毒死、病死、淹死和死因不明的家禽或家畜,不吃死因不明的鱼虾。

      6、不吃过期食品。

      7、不要吃发芽的土豆,腐烂的瓜果。

      8、不要吃霉米、面。

      9、不要购买、制作、销售不卫生的食品。

      10、不要举办大型聚餐。

      食品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危害

      1、生物性污染物:

      (1)、各种微生物引起的急性食源性疾患及各种传染病。例如:霍乱、伤寒、痢疾、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。

      (2)、各种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。如:沙门氏菌、副溶血性弧菌、金葡萄球菌、蜡样芽胞、变形杆菌等中毒。

      (3)、动物性毒物中毒(鱼肝、河豚、动物甲状腺等)

      (4)、有毒植物中毒(扁豆、毒蕈、发芽马铃薯等)

      2、化学性污染物;化学性中毒包括:

      (1)、金属、类金属及其化合物(铅、汞、镉、砷、磷)

      (2)、农药(有机磷、有机氯、有机氟、毒鼠强等)

      细菌性食物中毒

      常由动物性食品(如肉、蛋类食品)和存放时间较长的熟食引起 (如米饭、蔬菜)。主要是由于食用已死亡的畜禽肉和没有很好冷藏的食品。

      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胃肠道症状为主,如腹泻、腹痛、恶心、,有时有发热、头痛,潜伏期一般在3~12小时,部分在13~24小时,少数在48~72小时。

      细菌性食物中毒需要及时治疗,以对症治疗为主,及时补充体液和电解质,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。

      霉变粮食引起的霉菌毒素食物中毒

      真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真菌毒素污染了食物(大多数真菌毒素不容易被烹煮的高温所)而引起。

      急性真菌食物中毒潜伏期短,常引起胃肠症状如恶心、、腹胀、腹痛、偶有腹泻,而后出现体内各器官系统(肝、肾、神经、血液)的损害。真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有:

      黄曲霉毒素中毒:黄曲霉毒素由黄曲霉菌产生,它多寄生于玉米、花生、大米、小麦等粮食及食用油中。急性中毒可引起肝肿大、压痛、黄疸、肝功能异常及肾的损害,1周左右死亡。慢性中毒可引起肝的癌变。

      赤霉毒素中毒:小麦污染赤霉菌后,小麦变红色,食后10分钟~36小时出现恶心、、眩晕。

      霉玉米中毒:因镰刀霉菌及青霉菌是由于污染玉米引起的,主要为胃肠道症状。

      化学性食物中毒

      一般为误食有毒物质引起。由于灾区的变化和临时居住的条件所限,农药、亚硝酸盐及其他工业用化学物质易被误食。

      误食化学有毒物发病快,一般潜伏期在数分钟~1小时内,死亡率较高,因此要及时对症治疗,包括停止食用毒物,及时进行催吐、洗胃、灌肠,使用特效解毒药等,条件允许时应送医院抢救。

      (责任编辑:冯凯)